辣椒的種植方法

時間:2013-12-05

辣椒的栽培技

辣椒的生長特點

  辣椒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,摧芽播種后一般5~8天左右出土,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,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。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。坐果后到拔秧為結果期。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~34度之間。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~30度,發芽需要5~7天,低于15度或高于35度時種子不發芽。苗期要求溫度較高,白天25~30度,夜晚15~18度最好,幼苗不耐低溫,要注意防寒。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。辣椒對條件水份要求嚴格,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澇。喜歡比較干爽的空氣條件。辣椒被水淹數小時就會焉萎死亡,所以地塊選擇要平整,澆水或排水的條件要方便。辣椒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都可以種植,但其根系對氧氣要求嚴格,宜在土層深厚肥沃,富含有機質和透氣性良好的沙性土或兩性土壤中種植。辣椒生育要求充足的氮、磷、鉀,但苗期氮和鉀不宜過多,以免枝葉生長過旺,延遲花芽分化和結果。磷對花的形成和發育有重要作用,鉀則是果實膨大的必需元素,生產中必須做到氮、磷鉀互相配合,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,搞好追肥,以提高產量和品質。

  辣椒根系不發達,主要表現為主根粗,根量少,根系生長緩慢,直到2~3真葉時才有較多二次側根。根群主要分布在植株周圍45厘米、深度10~15厘米的土層中。露地栽培時株高多為40~60厘米。辣椒花為雌雄同花的兩性花,自花授粉,天然雜交率在10%左右,為常異交植物。果實為漿果,圓錐形,但在植株營養不良、夜溫低、日照弱、土壤干燥或栽植過密時,果實的肥大會受到抑制,形成小果或僵國果。即使正常果。在土壤干旱、施肥過多,植株吸收水分受到抑制時,果實也會變短。辣椒種子呈扁平狀,微皺,腎狀,淡黃或乳白色。種子壽命一般性5~7年,但使用年限僅為2~3年。

辣椒的育苗技術

  整地

  辣椒  辣椒生長期長,根系弱,為使其不斷開花結果,必須有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營養條件,定植前翻地10~15cm深。畝施廄肥5000kg,可摻施過磷酸鈣15kg~20kg,短灌、短排作溝渠,溝溝相通,使雨后田間不積水。 積水過多容易造成死苗,壞苗。

  積水定植

  辣椒適期定植,促早發根。早發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則。辣椒又以溝栽或平栽為宜,定植時淺覆土,以后逐漸培土封壟,定植后只依靠干旱蹲苗會損傷根系,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,一促到底。

  定植密度

  辣椒株型緊湊,適于密植。試驗證明,辣椒密植增產潛力大,尤其一直生長到秋季的青椒。適當密植有利于早封壟,由于地表覆蓋遮蔭,土溫及上壤濕度變化小,暴雨后根系不至于被暴曬,起到促根促秧的作用。一般青椒生產密度為每畝3000~4000穴(雙株),行距50~60cm,株距25~30Cm。一般多采用雙株或3株1穴。定植方式有大壟單行密植、大小壟相同密植及大壟雙行密植等,都能獲得較高的產量。

  育苗

  1.種子處理:育苗一般在春分清明。將種子在陽光暴曬2天,促進后熟,提高發芽率,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?;蛘哂?.5%的磷酸三鈉,或300~400倍的高錳酸鉀?;?%硫脲浸泡20~30分鐘,以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。反復沖洗種子上的藥液后,再用25~30度的溫水浸泡8~12小時。

  2.育苗播種:苗床做好后要灌足底水,再噴用綠亨一號3000倍進行消毒。然后撒薄薄一層細土,將種子均勻灑到苗床上,再蓋一層0.5~1厘米厚的細土覆蓋,最后覆蓋小棚保濕增溫。

  3.苗床管理:播種后白天氣溫25~28度,地溫20度左右。6~7天就可以出苗。70%小苗拱土后,要趁葉面沒有水時向苗床撒細土0.5厘米厚。以彌縫保墑,防止苗根倒露。苗床要有充分的水供應,但又不能使土壤過濕。辣椒高度到5厘米時就要給苗床通風煉苗,通風口要根據幼苗長勢以及天氣溫度靈活掌握,在定植前10天可露天煉苗。煉苗要逐步進行,切不可一步到位。如果秧苗徒長,可以噴灑500毫升每千克的矮壯素,或者5毫升每千克縮節胺。秧苗弱黃可噴天達2116定植前用病毒靈或植病靈等灌根帶葉面噴灑,對病毒又較好作用。

  管理

  辣椒喜溫、喜水、喜肥,但高溫易得病,水澇易死秧,肥多易燒根。整個生育期內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,定植后采收前要促根,促秧;開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、攻果;進入高溫季節后要保根保秧,防止敗秧和死秧;結果后期要繼續加強管理,增產增收。

  1.開始采收前的管理

  此期地溫低、根系弱,應大促小控。即輕澆水,早追肥;勤中耕,小蹲苗;緩苗水輕澆,可結合追少許糞水,澆后及時中耕,增溫保墑,促進發根,蹲苗不宜過長,約10天左右,可小澆小蹲,調節根秧關系。蹲苗結束后,及時澆水、追肥,提高早期產量,追肥以氮肥為主,并配合施些磷鉀肥,促秧棵健壯,防止落花,及時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莖上的側枝。

  2.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

  這一階段氣溫逐漸升高,降雨量逐漸增多,病蟲害陸續發生,是決定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。為防止早衰,應提前采收門椒,及時澆水,經常保持土壤濕度,促秧攻果,爭取在高溫季節封壟。進入盛果期,封壟前應培土保根,并結合培土進行追肥。

  如此可愛的辣椒(10)3.高溫季節及其以后的管理

  高溫雨季易誘發病毒病,落花落果嚴重,有時大量落葉。因此,高溫干旱年份必須灌在旱期頭,而不能灌在早期尾,始終保持土壤濕潤,抑制病毒病的發生與發展。雨后施少量化肥保秧,還要及時灌溉,防止雨季后干旱而形成病毒病高峰。高溫季節應在早晚灌溉。盛花期噴800~1000倍矮壯素3~4次,有較好的?;ㄔ霎a效果。

  4.縮果后期的管理

  高溫雨季過后,氣溫轉涼,青椒植株恢復正常生長,必須加強管理,促進第二次結果盛期的形成,增加后期產量,應及時澆水,并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性肥料,補充土壤營養之不足。

  注意要點:

  1.春辣椒的苗齡在110天左右,有的可達到150天以上,在北方地區,通常在4月中旬、5月下旬才能定植。辣椒本身高產穩定,但是一些地方出現減產現象是因為品種退化??共×^差,病害嚴重造成,種植地塊要選擇在近幾年沒有種植茄果蔬菜和黃瓜、黃煙的春白地。剛剛收過越冬菠菜的地塊也不好。定植前7天左右,每畝地施用土雜肥5000公斤,過磷酸鈣75公斤,碳酸氫氨30公斤作基肥,按照70厘米行距開溝,整平、起壟、覆膜等待定植。定植可按30公分株距,兩個相臨行錯開放苗,每穴栽一棵。每667平方米2500-3000穴。

  2.定植后到出果期是辣椒田間管理的前期,管理上要促根、促秧、促發棵。次間要注意澆水和中耕,在定植15天后追磷肥10公斤、尿素5公斤,并結合中耕培土高10~13公分,以保護根系防止倒伏。進入盛果期后管理的重點是壯秧促果。要及時摘除門椒,防止果實墜落引起長勢下衰。結合澆水施肥,每667平方米追施磷肥20公斤,尿素5公斤,并再次對根部培土。注意排水防澇。要結合噴施葉面肥和激素,以補充養分和預防病毒。

  3.辣椒生長期對多種除草劑敏感,尤其是2.4D乳油,噴施農藥不當會對辣椒產生嚴重藥害。

  采收

  一般花謝后2~3周,果實充分膨大、色澤青綠時就可采收,也可在果實變黃或紅色成熟時再采摘。注意盡量分多次采摘,連果柄一起摘下,留較多果實在植株上,可提高產量。

  殘株再生

  辣椒殘株可以再生栽培,辣椒苗能更快生長,結果的時間加快了不少。

  一、剪株

  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,在辣椒采收結束,植株剛進入衰老期時,將辣椒殘株在離地15-20厘米高處剪去頂冠,挖起辣椒老蔸,植于保護地進行再生辣椒苗的培育。

  二、培育再生苗

  選擇土層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。苗床寬1.3-1.5米,深30-35厘米,長度不限。床內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堆廄肥2000-2500公斤,過磷酸鈣40-45公斤,生石灰30-35公斤,與表土混勻,再潑施人、畜糞水2500-3500公斤。床面“干燥”后,整細整平。將辣椒殘株栽在床內,株行距以8厘米×10厘米為宜。栽植后視土壤干濕情況,667平方米施糞水1500-2500公斤,以利生長新根。然后用竹片按0.4米左右的間距在床面上做成小拱棚,中心高度離床土約0.5米,上蓋塑料薄膜,四周壓嚴。床內溫度要保持20-25℃,越冬期若遇霜雪天氣,應加蓋雙層膜或在膜上覆蓋稻草等保溫,膜內相對濕度一般要保持在60-70%;若膜內壁無水珠,床土發白變硬,應及時澆水。開春后,辣椒殘株再生苗生長加快,應及時追肥,每667平方米用尿素4-5公斤,稀糞水3000-4000公斤,每隔15天左右追施1次。當苗長到5-6片真葉時,逐漸揭膜煉苗3-5天,即可移栽。

  三、移栽

  選擇土層深厚,肥沃疏松,3年以上未栽培茄果類蔬菜的地塊,深翻25-30厘米,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堆廄肥3000-3500公斤、過磷酸鈣40-50公斤、草木灰125-150公斤作底肥。選陰天或晴天的下午移栽。移苗時連根帶土挖株,栽植行距70-80厘米,穴距30-35厘米,每穴栽2株。栽后壓實畦土,再澆定根人、畜糞水。

  四、田間管理

  1、追肥澆水:移栽后,直到開花前,要輕施、勤施清淡畜糞水,以保持苗壯葉綠,促進花芽分化。從第1朵花開放到第1、2個分杈均已坐果期間,一般都要控制追肥,否則會因氮肥過多,造成大量落花落果。當第1層青熟果實接近采收,第2-3層果實正逐漸長大時,為使果實和植株繼續生長,迅速膨大,應及時追施速效肥料1-2次,一般每次667平方米施尿素10-12.5公斤,人、畜糞水4000-4500公斤,以保證植株不脫肥。大量采收階段,養分消耗量大,必須采取勤追猛促的方法,可每隔4-5天追施1次腐熟人、畜糞尿(每次667平方米用500-750公斤,加水3-4倍),在清晨或傍晚潑澆。因此時進入盛夏,氣溫高,水分蒸發快,故潑澆時務求濕透,保證植株順利越夏。轉入秋涼后,正是秋椒大量坐果時期,每667平方米應追施尿素5-7.5公斤和清糞水3000-4000公斤,隔5-7天再施1次,使頂部果實仍能正常生長,保證后期高產。

  2、中耕培土:再生苗移栽成活后,可淺鋤1-2次。生長前期,著重中耕培土1次,到封行以前,再在行間粗松土1次,同時要高培土,使行間溝深達30-35厘米,以利排水和抗倒伏。

  3、防治病蟲:及時治蚜是預防、減輕再生辣椒苗病毒病的關鍵。移栽成活后發現蚜蟲,即用除蟲精1000倍液加樂果800倍液混合噴灑,做到見蚜就噴藥。發現白粉病可用粉銹寧1000倍液,每隔半月噴1次,連噴3-4次。炭疽病可用百菌清500-600倍液噴治,隔7-10天噴1次,連噴2-3次。中、后期還應注意防治鉆心蟲(煙青蟲),可噴敵殺死2500倍液或速滅殺丁2000倍液。

  五、采收

  采收再生青椒時不可一次摘盡,一般只采收青熟果的2/3,同時采摘青椒不可過嫩,以果實表現皺褶減少或果皮色澤轉深,光潔發亮為準。否則影響產量,且辣味不濃。紅椒不可過熟,轉紅就摘,過熟不僅水分喪失,同時品質、產量也相應降低,不耐貯存。采收在早、晚進行,中午采摘,果柄易脫落,容易傷株。


辣椒的病害防治

  青枯病

  辣椒發病特征:

  植株發病時,病株頂部葉片白天枯萎,陰天或早晚恢復,2~3天后葉片保持綠色但全株枯萎。切開病莖,導管呈褐色,將切口浸在水中,從切口處流出白色混濁的菌液。

  發病規律:

  辣椒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,在土溫達到20℃~25℃時,氣溫達到30℃~37℃時,土壤含水量達25%以上時發病嚴重。當大雨驟晴,氣溫迅速升高,濕度大,蒸騰量大時,病菌活動旺盛,病株增加,為害嚴重。病菌在土壤酸堿度為6.6時適宜發育。

  防治方法:

  1.選用抗病品種;

  2.調整土壤酸堿度,畝施石灰50~100公斤;

  3.實行輪作,防止重茬或連茬;

  4.及時檢查,發現病株立即拔除、燒毀,在穴內撒施石灰粉;發病初期可用100~200PPM農用鏈霉素或春雷霉素一包兌水150市斤淋濕土壤,連續防治3次,灌根每10~15天一次,連續2~3次。

  疫病

  發病特征:

  在整個生育周期皆可發病,苗期染病,多發生于莖基部,苗期發病,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或猝倒,即苗期猝倒病;有的莖基部呈黑褐色,幼苗枯萎而死;葉片染病,病斑圓形或近圓形,直徑2~3厘米,邊緣黃綠色,中央暗褐色;果實染病始于蒂部,初生暗綠色水浸狀斑,迅速變褐軟腐,濕度大時表面長出白色霉層,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,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條斑,病部以上枝葉迅速凋萎。

  發病規律:

  病菌以菌絲體、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組織中越冬,卵孢子借助雨水、灌溉水濺射傳播,病菌發育最適溫為23℃~31℃,高溫高濕有利于病菌發生。

  防治方法:

  1.若辣椒疫病是土壤傳染,防治時必須用農藥灌根。

  2.防治的關鍵時間為6月中、下旬?辣椒開花盛期掛果期,一般為澆完頭水后1~2天內進行灌根。

  3.有效農藥用25%早霜靈或58%早霜靈錳鋅,濃度為500倍液灌根,每穴灌0.3~0.4斤效果最好。

  白粉病

  發病特征

  辣椒白粉病由子囊菌亞門真菌鞭靼內絲白菌引起,葉片,老葉、嫩葉均可染病。在田間主要靠氣流傳播蔓延。稍干燥條件下該病容易流行。病葉正面初生褪綠小黃點,后擴展為邊緣不明顯的褪綠黃色斑駁。病部背面產出白粉狀物,嚴重時病斑密布,致使全葉變黃,大量脫落形成光稈,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。

  防治方法

  1.種植時選擇抗病性較好的品種并用新高脂膜拌種(能驅避地下病蟲,隔離病毒感染,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芽率)。

  2.種植前深翻土壤,噴灑新高脂膜800倍液殺菌消毒、保溫保墑。

  3.在辣椒的各個生長期要適時噴灑辣椒壯蒂靈,增強體內營養輸送,提高辣椒對外界病菌的抵抗力。

  4.發病初期噴灑多氧清1000倍液加杜邦福星3000倍液并加施新高脂膜,效果尤好。

  臍腐病

  臍腐病即果實臍部受害,初呈暗綠色水漬狀斑并迅速擴大,病部皺縮,后期表面凹陷。常因寄生其他病菌而變黑或腐爛。臍腐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高溫干旱,土壤水分供應不足,辣椒植株鈣元素供應不平衡,導致果實缺鈣。另外,偏施氮肥也會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,導致果實缺鈣產生臍腐病。當土壤中含鈣量在0.2%以下時容易發生該病。防治臍腐病可用1%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.1%的氯化鈣溶液噴霧。

 



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